资讯动态
杨雄里院士开启《科研论文的构思、撰写和发表》课程第一讲
发布时间:2013-09-22        浏览次数:51

       2013年9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迎来新学年跨一级学科课程《科研论文的构思、撰写与发表》的第一节课。应课程负责人吴根诚、郑平教授诚邀,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院杨雄里院士为我们开启第一讲——《科学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上海医学院所辖的基础、公卫、药学、护理等四个学院,中山、华山等十一个临床医院及有关研究机构的硕士、博士生合计200多人,一起聆听了精彩的报告,共同目睹了院士的风采。

       教室内座无虚席,后排及门口都站满了听众。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杨院士跟研究生们探讨了“科学为什么需要权威”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权威”这两大主题。

       在“科学为什么需要权威”这一主题中,杨院士指出,每一个历史时代都需要科学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引领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例如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发明的膜片钳技术,对离子通道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奖。同时,杨院士还提出了“权威提携后学”的观点。他以自己为例,深情缅怀了两位生理学权威冯德培与张香桐先生,向大家讲述了这两位前辈导师对自己的引领和提携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大师的风范及大师的传承。

       对于“如何正确对待权威”这一主题,杨院士提出了科学权威的时代性和科学权威的局限性这两个论点。科学的永恒发展以及科学发展对技术的依赖,决定了科学权威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时的科学权威也将体现出局限性。科学需要权威,但科学也要求我们,不盲目地迷信权威。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杨院士要求我们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权威,把我们自己的科研做得更好。

       在演讲之后,杨院士又和同学们进行了问答互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既有科学的展望,又有前进路上的困惑,等等。杨院士认真耐心地予以解答。这样,演讲长达两个多小时。70多岁高龄、德高望重的院士,能够走进课堂,站在讲台前,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给我们以谆谆教诲,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全体研究生起立,向杨院士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下课后,同学们又围上前来,再次不断地向杨院士请教。大家说,我们敬仰的,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就,更是他的为人处世,他的科学精神!

地址:上海东安路131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21-54237398邮编:200032  邮箱:sklmn@fudan.edu.cn
Copyright ©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

Designed by   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