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
赵曜
发布时间:2020-04-17        浏览次数:4187

教授


 

 

 

 


       男,浙江省乐清市人,1976年5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首届中国垂体瘤协作组核心委员、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学术组组长、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秘书长。

      1999年本科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进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攻读研究生学位(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教授和脑肿瘤治疗专家李士其教授。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2012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曾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和德国美因茨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临床培训。

      主要从事脑肿瘤的临床手术与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擅长脑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采用多项微创新技术,独立开展垂体瘤手术治疗逾千例,数量和疗效达国际先进,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最权威的杂志Neurosurgery(2005)上,获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的高度评价:这是迄今国际上报道数量最大的一组病例,体现了手术者高超的手术技能。目前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亚专科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组建了华山医院垂体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并参与建成整合14家著名三甲医院和3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的 “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此外还建成了一个大样本(逾5000例)、数字化的脑垂体瘤临床资料数据库、血标本和肿瘤组织库。

      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6项省部级科研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发表的杂志包括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IF=36)、Cell Research(IF=12)、脑血管病权威杂志Stroke (IF=7)和国际神经外科最权威杂志Neurosurgery (IF=3)等;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和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等在内的8个科研奖项。

入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

  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

  2. 上海医学领军人才后备队,2009年

  3.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及追踪计划),2008,2011年

  4. 首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

获得主要荣誉称号

  1.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2010年

  2. 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10年

  3.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

  4. 第十三届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2011年

  5.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2012年

  6. 上海市十大科技英才,2012年

  7. 第十六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

研究方向

垂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代表论文

  1. Ye Z, Li Z, Wang Y, Mao Y, Zhao Y* (2015). Common variants at 10p12.31, 10q21.1 and 13q12.13 are associated with sporadic pituitary adenoma. Nat Genet, 47(7):793-797.

  2. Ma ZY, Song ZJ, Chen JH, Zhao Y* (2015). Recurrent gain-of-function USP8 mutations in Cushing's disease. Cell Res, 25(3):306-317.

  3. Huang C, Shi Y, Zhao Y* (2015). USP8 mutation in Cushing's disease. Oncotarget, 6(21):18240-18241.

  4. Xie R, He WQ, Shen M, Shou XF, Wang YF, Bao WM, Zhao Y* (2015). Specific inhibition of mTOR pathway induces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and decreases the hormone secretion in cultured pituitary adenoma cells. J neurooncol, 125(1):79-89.

  5. Qiao N, Zhang Y, Ye Z, Shen M, Shou X, Wang Y, Li S, Wang M, Zhao Y* (2015). Comparison of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static automated perimetr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indings for assessing visual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s. Pituitary, 18(5):598-603.

地址:上海东安路131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21-54237398邮编:200032  邮箱:sklmn@fudan.edu.cn
Copyright ©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

Designed by   维程互联